虚假爆料成风
近期,网络上充斥着假冒“新闻爆料”的虚假视频,引起了广泛的轰动。以济南女生遭受欺凌的视频为例,它在网上一经发布,便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。不过,调查结果显示,该事件在当地并未发生。这类虚假视频传播甚广,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,误导了不少网民。
犯罪团伙在网上搜集视频,对这些视频进行剪辑、拼接,还加上文字,伪装成所谓的“本地新闻爆料”。然后,他们把这些内容发到社交平台上。这样一来,很多原本只是凑热闹的群组,变成了网络谣言的滋生地和传播中心,不断制造和散播虚假信息,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。
“吃瓜群”法律风险
徐芳律师是北京市天沐律师事务所的一员。她提到,在所谓的“吃瓜群”中散布虚假信息并传播,可能会触犯多项法律。从刑事责任的角度分析,若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虚假的紧急情况、灾害或警情等消息,就可能涉嫌构成“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”。有人为了吸引眼球,编造了某地遭遇严重灾害的虚假消息,这样的行为使得许多人感到惊慌失措。
此外,若在所谓的“吃瓜群”内散播色情信息,将依照《刑法》相关条款进行定罪和处罚。就算散布虚假信息未触犯刑法,也属于违法行为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可能会被行政拘留五到十天,并且可能被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。
入群围观风险
加入“吃瓜群”只是看看,不传播也不发表意见,通常不会有问题。但要是散播谣言或假消息,或者评论太偏激,那就棘手了。可能会触犯民事法律,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,严重的话甚至要负刑事责任。
评论或发表意见时,要清楚“合法表达”的界限在哪里。在合适的范围内发表看法是可以的。但要是言辞太激烈,或者带有侮辱性,伤害了别人的名誉,就可能触犯法律,甚至可能构成犯罪。有的网友可能无意中评论了虚假信息,结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。
发布虚假信息后果
那些创建“吃瓜群”散布虚假信息的人,将承受一系列严重后果。从法律层面看,“捏造并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”非同小可,若被判定,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。一旦发生此类事件,警方会立即展开调查。众多案例显示,违法者都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。
在行政层面,哪怕是最轻微的违法行为,也必须依照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受到相应的惩处。这样做不仅能对违法者进行惩戒,还能对他人起到警示作用,防止他们效仿。所以,很多散布虚假信息的个人都受到了拘留和罚款的处罚,不得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后果。
应对难辨信息
在网上遇到那些所谓的“不明信息”,我们得采取适当措施。首先,不要随意转发,应当截图保存相关证据,以便日后举报或报警时有依据。当前网上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,保留证据显得尤为重要。
若需联系视频发布网站或平台,可利用专门的举报途径向管理员报告视频内容。平台会对这些不实信息进行处理,以保证网络环境的清洁。以微博、抖音等为例,这些平台均设有举报机制,便于用户举报虚假信息。
理性“吃瓜”建议
为了规避法律风险,我们应理性看待“围观”现象。不应成为那些可能散布虚假信息、信息来源不明的“围观团体”中的一员。在加入任何“围观团体”之前,务必详细了解其性质和治理状况。对于群内信息,需保持警觉,并确保信息来源的正规性,通过正当途径进行核实。
一旦发现虚假信息,就要及时报告。大家应当团结一致,携手守护网络空间。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守护网络环境的重任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网络环境才能变得更加清澈、更加安全。网友们应避免轻信和传播谣言,不给谣言的传播留有可乘之机。
上网看新闻时,大家是否碰到过让人怀疑的“信息曝光”?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们的经历,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,也请帮忙转发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