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会主题与目标
本次会议以“模塑全球,无限可能”为主题,吸引了众多企业。这些企业来自金融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,以及专注于AI开发工具和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供应商。在上海,根据《关于人工智能“模塑申城”的实施方案》,计划到2025年底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环境。这包括算力、语料等多个方面。
各界人士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大模型产业化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。这些交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有望推动上海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的高峰。
开幕重磅启动
22日那天,大会开幕式上,三大关键项目正式揭开了序幕:全球科学智能开发者社群、模速空间升级战略以及上海“模塑申城”开源创新生态建设项目。这些项目的启动,标志着大模型产业步入了新的成长阶段。
各方将汇聚智慧和资源,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这将促进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拓展,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投身于这个充满希望的领域。
嘉宾热议核心
开幕式上,嘉宾们的发言和圆桌讨论中,近期热门的模型技术成为了焦点。沈向洋指出,GPT系列模型先前主要专注于预训练和功能增强,其运作机制在于通过预测下一个符号来提升快速反应的技能。
大家都在留意这些热门模型对整个行业产生的启示,以及行业未来的走向。这反映出行业对新兴趋势和技术的敏感度,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和进步提供了指引。
开源模型亮点
2025年1月发布的开源推理模型R1表现优异。这款模型的推理能力很强,同时价格也很公道。复现训练所需成本仅为o1的4%,Grok-3的0.2%。在成本方面,R1比Grok-3节省了18%,比o1-mini节省了3.7%。
低投入带来高效益,这使得R1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此外,它还为众多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使用大型模型的机会,进而推动了大型模型在更多领域的普及与应用。
中国开源贡献
沈向洋强调,我国在开源软件领域的贡献持续提升。我们与国际开源社区的交流越来越密切。同时,我国已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。
中国积极投身于开源项目,对世界开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这一行动不仅提升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地位,而且促进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。
智能体新趋势
2024年下半年,智能体一词变得广为人知。但关于智能体的具体定义,行业内尚无共识。智能体大致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专门用于特定领域的,另一类则是用于智能设备的。
姜大昕提到,Agent之所以如今能够迅速发展,关键在于其拥有多模态处理能力和出色的推理能力。这两种能力相互作用,使得它在任务理解和执行方面表现出色。这一趋势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,朝着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不断前进。
你认为哪些领域的大模型技术将首先引发重大变革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。另外,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