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日午时,Deep-Seek在知乎发表的一篇文章,无意中透露了行业成本与利润的实际情况,随即激起了MaaS供应商之间的激烈角逐。这一现象使得我国AI基础设施企业成为了众人关注的中心。在这场竞争中,都有哪些亮点?我们将逐一为您揭晓。
Deep - Seek发文引关注
3月1日中午,开源周活动顺利落幕。Deep-Seek在知乎上分享的内容影响力颇大。他们不仅详细介绍了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技术,还公开了API服务的费用、收入情况,以及高达545%的利润率。这种信息的披露,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巨石,引起了波澜。它揭露了AI领域的若干关键机密,为后续事件的演变埋下了隐患。
MaaS商“互怼”开端
春节期间,潞晨科技与硅基流动等MaaS服务商向消费者推出了全方位服务。然而,潞晨科技的创始人尤洋指出,在MaaS运营模式中,用户数量增多,亏损也随之扩大。Deep-Seek公布成本利润率后,网友对此表示了广泛质疑。尤洋撰写文章进行驳斥,对硅基流动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。这一行为导致他与硅基流动的创始人袁进辉发生了争执。随后,两家公司正式展开了对彼此的指责。
开源周后续动态
“开源周”即将落幕之际,一事件悄然发生。原计划于2月24日揭晓的五项开源成果,主办方在活动结束后第六天,又推出了《-V3/R 1推理系统概览》。这一举动引起了业界的再度关注,并且与尤洋此前的言论产生了某种关联和矛盾,进而加剧了行业内的热议。
商业模式争论根源
尤洋曾明确指出,MaaS在中国短期内表现不佳,是商业模式的落后者。同时,“满血版R1”的大规模生产常引发亏损。这些观点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热议。在AI与云基础设施领域,专家左鹏飞提出,他与尤洋的看法不一致,主要是因为对H800机器处理能力的认识存在差异。实际上,不同的MaaS服务商即便使用相同的机器和模型,其处理能力也能相差甚远,最高可达59倍。这正是某些服务商能够盈利,而有些则面临严重亏损的关键所在。
尤洋回应网友质疑
网友提出问题后,尤洋评论道,该文提供的数据对评估MaaS成本作用不大。文中计算成本的方式是将网页、APP和MaaS API的token数量相加,而这些数据是在用户频繁使用APP和网页,系统超负荷运作时收集的,与MaaS的正常使用环境并不相符。左鹏飞认同尤洋的观点,即便预留了资源,利润率依然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收益。
开源成果应用考验
潞晨科技和硅基流动各有责任,但它们都与华为云建立了联系,共同利用国产算力为用户服务。开源方案发布后,AI基础设施企业能否揭示技术细节、减少成本,这对它们的技术实力是个考验。一些开发者认为,开源成果不能直接用于华为云的推理服务,但其理念还是可以学习的。未来,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开源理念,值得关注。
这场AI领域的盛会让人目不暇接,大家都在推测这些企业能否通过开源项目降低成本、提升收益。您对此有何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同时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,让我们一起来探讨。